为保证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通风良好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一、选择合适的发酵场地和方式
露天堆肥时,应选择地势较高、平坦、通风良好的场地,避免在低洼、封闭的地方进行发酵,以利于空气自然流通。
采用条垛式堆肥,堆体形状呈长条状,堆体高度和宽度适中,一般高度在 1.2 - 1.5 米,宽度在 2 - 3 米,这样可以增加堆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,便于通风。
使用发酵槽或发酵仓时,要确保其设计有合理的通风系统,如底部通风管道、侧面通风口等。
二、物料预处理
将物料进行粉碎、切短等处理,减小物料颗粒大小,增加物料间的空隙,有利于空气在物料内部流通。
调整物料的湿度,一般控制在 50% - 60% 左右,避免物料过湿堵塞孔隙,影响通风。
三、合理翻堆
定期翻堆是保证通风良好的重要措施。根据发酵进程和季节不同,一般每 2 - 7 天翻堆一次。翻堆时要将堆体内部的物料翻到表面,表面的物料翻到内部,使整个堆体的物料充分接触空气。
采用机械翻堆设备可以提高翻堆效率和质量,确保翻堆均匀,增加通风效果。
四、强制通风
对于大规模的有机肥发酵,可以采用强制通风设备,如风机、通风管道等。通过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发酵堆内部,或者将发酵堆内的废气抽出,加速空气流通。
控制通风量和通风时间,根据发酵堆的温度、湿度、氧气含量等参数进行调整。一般在发酵初期,通风量可以适当小一些,随着发酵的进行,逐渐增加通风量。
五、监测和调整
在发酵过程中,要定期监测堆体的温度、湿度、氧气含量等参数,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通风措施。
如果发现堆体温度过高、氧气含量不足或有异味产生,应及时增加通风量或进行翻堆处理。
注意观察天气变化,在阴雨天气或风力较大时,要适当调整通风方式,避免雨水进入堆体或堆体被风吹散。